不得不說的題外話:觸控板與手機機身厚度的關系
隨著用戶對產品的升級和審美訴求,智能手機的工業設計也在不斷的發展,屏幕也正是其中一項,平時我們可能更多注意的是哪種面板的顯示效果更出色,卻忽略了機身大小與觸控面板的工藝有著直接聯系。
例如三星的SuperAMOLED屏幕。AMOLED屏幕的構造主要分為三層:AMOLED液晶面板、TouchScreenPanel(觸控板)以及外面的玻璃保護層。
SuperAMOLED進一步改良了觸控板的構建方式,將顯示驅動單元與觸控板一并集成在AMOLED液晶面板上。別于目前其他手機的面板必須構建一個獨立層來放置觸控傳感器的做法,所以SuperAMOLED面板更薄,不像AMOLED還需要觸控感應層TSP與空氣層AirGap,不但增加操作的靈敏度,同時也為縮減機身厚度立下了汗馬功勞。
多點觸控為我們帶來了什么?
電容屏與多點觸控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屏幕操控的全新方式,同時也豐富了人機互動的體驗。人們不在只是用手指進行單純的點擊,而加入了更多的滑動、拖動及多向縮放等等。也正因如此,手機產品才能夠在界面中提供更多的操作方式,給人們帶來視覺和體驗上的新鮮感。
早先第一次看到多點觸控也是在蘋果的iPhone上,瀏覽網頁或者照片時經常要放大某部分區域才能看清楚,iPhone就率先采用了雙指觸控進行縮放的操控方式。
雙指縮放功能是我們最熟知的多點觸控應用,有了多點觸摸技術,怎么應用就可以通過無限想象來無限擴展。開發人員可以把多點觸控應用到很多方面,不斷創新出新的玩法來,例如手機及平板上的手勢功能,通過用不同數量的手指和不同的滑動方向,可以完成不同操作或喚出不同的界面。
兩點觸控?五點觸控?十點觸控?
多點觸控的應用不僅僅體現在日常功能的界面操作上,最能體現出差異的就是游戲體驗了,這種技術讓我們在“玻璃”上彈鋼琴成為了現實。說到游戲,我們也不得不提到,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并非都采用同樣的觸控技術。
由于手機產品的定位及成本不同,不同產品屏幕所支持的多點觸控功能也不同,我們常常在評測中看到:該機屏幕最大支持兩點觸控、該機屏幕最大支持五點觸控等等,目前為止,手機產品的屏幕上限為十點觸控。那么不同觸點上限的屏幕有何分別,其實,如果你了解了多點觸控的概念,這也就很好理解了。
上面我們也說了,上限越大,說明該產品的屏幕能夠在同一時間識別出更多的觸點信號,能夠豐富界面操控方式的可能性就越高。另外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游戲方面了,有些飛行射擊類的游戲需要我們用手指來控制飛機的方向,同時還要根據需要來點擊武器的切換等等。
還有現在比較主流的動作射擊類游戲,一般會采用左手控制前進、后退和左右平移,右手要控制視角的方向和動作指示、武器切換等等操作,有些游戲也會專門設置一些需要多個手指進行不同方向的滑動來完成動作,如此復雜的游戲方式當然是需要多點觸控技術支持的。
假設我們使用僅支持兩點觸控的手機進行此類游戲,當我們把兩個手指同時放在屏幕上,再額外需要第三點的操作時,屏幕是無法做出反應的,相比支持更多點觸控的屏幕,游戲的操控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我們使用手機進行日常的操作時也是一樣的,支持觸點比較多的屏幕,我們會感覺操作過程會更順暢,而相反僅支持兩點觸控的手機屏幕往往會出現一些延時現象。不過,對觸點支持的數量同時也體現這款產品的定位,旗艦機型一般都是十點觸控,主流機型一般是五點觸控,比較低端的入門機型大多是兩點觸控,這其中也有例外,不過是極其少見的。
所以說,對于一臺旗艦機型來說的,運行這些大型游戲也正是硬件素質本身的體現,同時屏幕觸控的靈敏度及觸點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結:
科技確實深刻左右著我們的生活,回看手機產品的更新換代,從小屏到大屏,從黑白屏到彩色屏,從無觸屏到全觸屏,手機已經成為一個小世界窗。不斷在變化、多種多樣的操作方式也大大增加了我們使用的樂趣,操作也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簡單,我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知曉和感受世界,當然,我們最后必須要感謝多點觸控技術,因為它,觸屏手機才得以扳倒了強大的塞班按鍵智能機。